close
同事轉述了一個笑話給我聽,
課堂上有二位同學打瞌睡,一位功課好一位功課差。
某日客堂上老師見到功課差的同學打瞌睡,用力從後腦杓打下去,同學驚醒敢怒不敢言。
只見老師繼續走著走著,發現功課好的同學也在打瞌睡。
被打醒的同學心喜想說這下有伴了,但老師卻沒動作.......
這下功課差的同學忍不住問老師:為何他打瞌睡卻沒事?
老師說:你不見他連打瞌睡都拿著書,哪像你一拿起書就打瞌睡.....
.........被打的同學完全不知道有何差別.......
這是一則笑話但卻反應出一些職場文化---結果論。我想雖然都是打瞌睡,但成績好壞不同,所以就算打瞌睡卻可以拿好成績,老師認為目的已達成,就睜隻眼閉隻眼。但考不好又不長眼的同學,竟然還敢打瞌睡又要求同等待遇,可見不長眼的同學沒看清事情的本質。
職場上也會出現這種盲點。業績好的同仁享有較多優惠,業績差的同仁心生不平覺得沒受到公平待遇。但什麼是公平?在要求福利的同時卻忘了該盡的義務。考試或績效也許有運氣,但不努力很難維持,對於績效差的同仁應該要找出方法改善,而不是心生不平的計較。虛心求教同中求異,才能改善問題迎頭趕上,大家面臨同樣的環境,卻有不同績效。除了個性差異外,行動力和方法應是最大關鍵吧!
全站熱搜